順應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呼喚——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時的思考
順應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呼喚
——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時的思考
資中縣老科協 湯洪高
資中是成渝線上唯一的歷史文化名城,資中也是成渝之間唯一一座以縣命名的城市。前者是資中輝煌的歷史,后者是資中希望所在,資中美好的未來必將令人陶醉。
今天,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成立,我更堅信資中明天必將會更加美好、文化更加輝煌。這個自信,來自我們對資中歷史文化的高度崇拜和篤定信仰;來自資中縣委政府的文化發展戰略與堅強領導;來自研究會同仁的齊心努力與矢志不渝。
資中歷史文化輝煌悠久、源遠流長。什么是資中歷史文化?
資中歷史文化是萇弘授樂、春梯育大千、范長江、俞培倫求學的名師文化;是資子治水、小禹王王延世、以水美城的治水文化;是趙雄抗金、王嗣懷柔、是漢賦大家黃澤、史學家范祖禹等圣賢群星光環下的君子德行——他們踐行的是克明俊德,以親九族.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.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。這就是居安思危、弘毅進取,心有擔當、便是圣賢的儒賢文化。
資中歷史文化是忠義狀元趙逵、憂國狀元駱成驤,是綿綿不絕、走著修齊治平之路的214名進士、220名舉人,是文廟武廟同街、七賢同里、珠江書院,更是縣委爭創一流的決定2018年16號文件,這就是永爭第一的狀元文化。
資中歷史文化是古北巖、御河溝、仙人橋與玉皇觀,是甘露寺、永慶寺、寧國寺與木棉袈裟,是裴度、處寂、馬祖道一和張三豐,這就是見性、救世、通萬有,寄情山水、通脫飄逸的佛道文化。
資中歷史文化是羅泉會址、義誅端方牌樓、陳家烈士陵園,是北小晨呼、甘露學潮、金紫之戰,是楊禹昌、楊西南、劉成輝、林如稷,是一群愛生之極,進而愛群,進而愛家鄉、愛祖國的義士和英雄。這是一脈永承、歷久不衰的具有犧牲精神的革命文化。
資中歷史文化是沱江河、白云峽、龍江湖和重龍山,是溶洞奇觀、資州八景、小橋流水、綠水青山和三元塔,是沱江號子、杖頭木偶、葉脈畫,是資中血橙、球溪鯰魚、甘露枇杷、羅泉豆腐,是資水第一村、沱江新畫廊,這就是心血注桑梓、才智繪故園的家國情懷的民俗文化。
資中歷史文化是忠義由來本性成,棱棱風骨標千古的忠義風骨,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克己容人,是國難誰憂、民苦誰恤的憂患意識,是嘔心瀝血救中華的道義擔當,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、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大同理想。一句話,資中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鮮活的一部分。
繼承和發揚資中歷史文化,就是對家事國事天下事、事事關心的傳承,就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、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弘揚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,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。”
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由優秀的傳統文化、紅色基因的革命文化和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三大部分組成。
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面臨的任務就是建設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。需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的革命文化。這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,如果丟掉了,就割斷了精神命脈。
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的目的就是增強文化自信、推動文化繁榮、推動文化創新、推動文創產業發展。
一要明確研究會使命、完善組織機構。資中歷史文化研究會的使命:就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為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做出貢獻。研究會的具體任務有三:再現歷史文化的輝煌;激發歷史文化的生命活力;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。我們希望盡快落實人員,健全組織,這是完成研究任務的最基本的保障。
二是組織同仁擔綱,加快完成資中歷史文化的性質與構成研究,盡快完成論綱撰寫,成為研究會的工作指導和研究方向。
三是凝心聚力完成工作使命。使命越崇高,工作就越艱巨。需要縣委政府加強領導,各級組織鼎力支持,解決實際困難,創造條件,保障研究會工作順利推進。對于專題、課題都要整合社會力量,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。研究會成員之間要加強團結協作,推進研究工作早出成果、快出成果、出優秀成果。